金融界7月4日消息 近日,山西银行发布公告称,其2022年将发行400亿元同业存单。这是山西银行自成立以来首次发行同业存单。
与此同时,山西银行还于6月22日发布2021年度报告。然而,这份“姗姗来迟”的年报却令人大失所望。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营业收入为27.05亿元,净利润为-46.73亿元。
此外,山西银行资产质量也并不乐观。根据年报,截至2021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3.29%,拨备覆盖率为151.14%。值得注意的是,该行逾期贷款金额更是高达97.13亿元。
一年亏损46.73亿 票据贴现占比高
6月22日,山西银行发布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2961.82亿元,其中,贷款总额为1614.25亿元;负债总额为2762.57亿元,其中,吸收存款为2206.77亿元。成立一年,尽管山西银行存贷规模尚可,但依然呈现入不敷出的局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营业收入为27.05亿元,净利润为-46.73亿元。
据了解,山西银行之所以出现大面积亏损主要是因为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计提。截至2021年末,山西银行营业支出为72.84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为41.27亿元。受此影响,山西银行净亏损46.73亿元。
山西银行为何大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对此,山西银行表示:“为前瞻性消化风险,主动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本行根据会计准则及监管要求补提减值准备48.15亿元,如剔除补提拨备影响,本行实现拨备前利润 9.75亿元。”根据年报,2021年,山西银行通过清收、转让、重组等方式累计化解风险资产125.99亿元。不过,截至2021年末,山西银行不良贷款率依然高达3.29%,逼近监管上限。与此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为151.14%,虽符合监管要求,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山西银行逾期贷款基数也相对较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山西银行逾期贷款余额为97.1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5.75%。按照贷款分类,保证贷款逾期最多,达42.37亿元,抵押贷款次之,为34.80亿元。按照时间划分,逾期3个月以内的金额为40.23亿元;逾期3个月至1年的为15.26亿元;逾期1年以上3年以内的为37.54亿元;逾期3年以上的为4.09亿元。
成本收入比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成本收入比越小,说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根据年报,截至2021年末,山西银行成本收入比为61.10%,高于45%的监管指标。可见,山西银行的盈利能力有待加强。
此外,山西银行票据贴现这项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山西银行票据贴现总额为728.4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43.11%。其中,银行承兑金额达716.54亿元,商务承兑金额达11.93亿元。由于票据贴现具有收益少、风险低的特点,倘若山西银行未来不改变这一贷款模式,盈利能力或进一步受限。
背靠地方财政厅 国资控股比例过半
公开资料显示,山西银行成立于2021年4月28日,是原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通过新设合并方式设立的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为239.96亿元。
为提升区域内银行竞争力、化解金融风险,中小银行迎来合并潮。2020年12月18日,山西省财政厅发布支持城商行改革发展专项债券信息披露文件,明确拟将大同银行等5家城商行进行合并后新设一家城商行, 由山西省政府发行总额153亿元专项债,并通过山西金控集团釆取间接入股等方式,向新城商行注资补充其资本金。
据了解,山西银行前五大股东分别为山西融金兴晋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63.76%)、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27%)、中融新大集团有限公司(1.73%)、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1.15%)、广东奥马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90%)。穿透股东层面,第一大股东实控人为山西省财政厅,第二大股东实控人则是大同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不仅如此,长治市财政局也是山西银行股东之一。
合并重组的山西银行背靠“财大气粗”的山西省财政厅或与之前股东成分不佳导致股权质押率过高有关。据了解,截至2019年末,晋城银行第一大股东中融新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新大”)已将其持有晋城银行全部股权进行质押。此外,中融新大为子公司的0.86亿元信托贷款提供担保,然而,上述2笔贷款已于2019年1季度起出现欠息情况,并已经纳入不良资产。
无独有偶,大同银行也存在股权质押比例较高的问题。据了解,大同银行前十大股东中,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广灵精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大同市世纪创通租赁有限公司均已将所持大同银行股份悉数质押,质押股份合计占比达到64.54%。
基本面好的银行都是相似的,基本面不好的银行各有各的问题。晋中银行三名股东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中,山西和田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鸿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已申请破产。
业内人士表示,疫情之下,民营企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资金链紧张,
出于融资需要将银行股权进行质押。然而,股权质押率过高可能会造成股权所有权转移,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因此,近年来,地方国资企业入股银行的案例屡见不鲜。以重组新设的银行为例,四川银行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背后均有四川省财政厅的背影,国资控股比例超50%;辽沈银行的背后则是辽宁省财政厅。
在当地国有股东的支持下,山西银行能否优化资产质量,实现扭亏转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