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信用卡与信贷合一发卡量达到5.88亿张,同比增幅超26%,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张。国有大行发卡量高歌猛进,股份制银行信用卡利润贡献度则不断攀升。
纵览已出炉的2017年银行年报,有两大鲜明特征:股份行向零售转型更为激进,信用卡利润贡献力度不断拉升;以对公业务为主的国有大行,从过去的“守”转为现在的“攻”,凭借基数优势继续扩容信用卡发卡量。
细分来看,股份制银行中,招行去年信用卡收入高达544.51亿元。中信银行信用卡收入390.65亿元,同比飙涨53.17%。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信用卡收入也稳步上升,增速均保持在34%左右。
而国有大行的亮点体现在开卡数量方面。2017年,工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以1.43亿张领跑,信用卡客户增至8859万,成为国内客户总量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建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首次突破1亿张,消费额达2.62万亿元;农行累计发卡8481万张,当年新增发卡1618万张,同比增长23.6%。
值得关注的是,股份行的信用卡业务一样增速来势凶猛。比如,招行2017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过亿,直逼建行的1.07亿张。而浦发银行2017年的信用卡业务也惊了一地眼球。
有媒体称2017年,是消费金融的“黄金一年”。虽然年底监管之后,行业哀鸿片野——也因此,被行业戏称为“最短暂的黄金时代”。尽管时代短暂,但消费金融却极大开垦了中国底层的用户和贫瘠的征信。
在土壤逐渐成熟之后,扮演着“收割者”身份的银行系,开始强势进入。于是我们看到了2017年各家银行大幅增长的发卡量,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今年开始,大部分银行都将继续增加信用卡的发卡量,一些银行甚至“激增两倍”,下发军令状,去开疆拓土。
银行开始打起了“信用卡战役”
“年后到现在,整个信用卡中心快忙得团团转了。”某银行北京分行的信用卡负责人董凤青称,他已经连着几个周末没有休息了。
年后,分行下了“军令状”,年底前必须新增20万张信用卡。而去年,他们部门根本没有任务量。
今年开始,大部分银行开始打起了“信用卡战役”,发卡量激增。多家银行反应,他们今年的信用卡发卡量,有些甚至激增两倍。
“扩张激进,信用卡中心都在招人。”董凤青称。而有趣的是,这次的“信用卡战役”,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打法。
“以前我们发信用卡,都是人海战术。铺摊点、扫楼等方式。”董凤青称,而今年,他们几乎全换成了“线上流量合作”。
在银行中,走在最前面的,无疑是浦发银行。“浦发银行绝对是一条鲶鱼。”董凤青称,在2017年,浦发银行在信用卡领域发力迅猛,业绩惊人。
在浦发银行2017年上半年的年报中,其信用卡业务总收入218.65亿元,同比增长94.05%。
“全年的业绩可能非常惊人。这让其他银行非常震撼。”董凤青称,他们曾内部将浦发银行作为案例,深度拆解过。他们总结出来,浦发银行成功的原因,是全力发力线上,基本将线下进件停掉了。
浦发银行的示范效应下,银行也开始频频和大的流量平台合作,发“联名卡”。京东、淘宝、腾讯等流量大咖,都成为银行联名卡合作的首选。
银行为何集体发力信用卡?且势头如此迅猛?
在以前,银行的业务无非就是两大部分:零售业务和对公业务。
“零售业务现状非常不好,退路全无。”四大行之一的银行消金负责人陈霞称。
首先,零售业务中的重头戏,房贷遭遇重创。按揭贷款,受到房市寒流的影响,很不活跃。
其次,对公贷款也非常不景气。
零售遇冷,对公收紧,银行整体的投资渠道处在“堵塞”之中,陷入“资产荒”。所以,寻找转型突围之路,是银行的一个被动选择。尽管有被动的成分,但挑中消费金融领域,却是银行的主动出击。
2017年,现金贷乃至整个消费金融市场急速爆发,却又在年底受到了监管,急速退潮,行业将其称为“消费金融短暂黄金一年”。这短暂的一年,在中国金融史上,却成为不可磨灭的一年。
“我们很难想象,一家现金贷的创业公司,也能月利润过亿。”董凤青称,而且现金贷捡的,都是银行完全看不上的客群。
除了经济效益上的示范,这一年,在消费金融的培育下,中国征信和数据环境,“土壤都肥沃了很多”。
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完全不会触及的“白户”,被开发出来。这些用户的数据不仅丰富了不少,也有了借贷记录。
而智能风控和数据化风控,这些新的技术,在实践一年后,终于得到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青睐”。
“学历、车房、运营商等这些数据,可以运用到借贷中,是强相关数据。”陈霞也承认了技术的魅力。
陈霞透露,目前他们线上线下办卡占比,各是一半。“未来,我们的自动审批率,会越来越高。”陈霞已预感,这种智能化、自动化的进程,已势不可挡。
尽管现金贷的用户和银行用户,重叠度并不高,但对于这片已渐渐成熟的市场,银行开始有了极大兴趣。“现金贷用户还可以分层,这其中的头部用户,是可以挖掘的。”陈霞称。
“银行经常扮演一个收割者的角色。”大部分银行的从业者,尽管承认了去年消费金融的战绩,但是,这片目前被监管限制的市场,“终将是我们的。”
这个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了。
小的创业公司,披荆斩棘,在前方杀出一条血路,如果果实成熟,就会被传统金融机构收割。如同“校园贷”,消费金融领域同样如此,监管之后哀鸿遍野,银行进场收割了。
银行不仅开始用信用卡切进消费金融,也开始深入场景,试图吞下场景分期的市场。
如现在有的银行推出小额信贷产品,有的银行开始大力推广原来不被看好的现金分期业务。
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显示,其个人贷款产品达到十余种,现金贷产品除了e招贷,还有e智贷、e闪贷等产品。
浦发银行则有万用随借金、梦享贷、网贷平台、快易分等线上、线下现金贷产品。
中信银行官网显示,其现金分期产品包含中信随借金、信金宝、新快现等多款短期、长期借款产品。
“很多银行从去年发现了现金贷的利润特别可观,原来‘现金分期’业务是可以赚钱的。”一位互金从业者分析,实际上是现金贷教育了这个行业,银行也开始转变思路。
而这次银行系大举进入信用卡领域,是下“未来两步棋”。
发信用卡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数据。如今银行的数据意识,已开始渐渐苏醒。
在之后,银行会在数据基础上,充分了解客户,给其提供贷款等其他金融产品,再来赚钱。